中国弘儒网首页 >> 弘儒堂 >> 艺苑
试谈儒家学说与中国书法
http://www.zghrw.com     时间:2012/3/15     来源:中国弘儒网     作者:孟奇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试谈儒家学说与中国书法

孟奇

  儒家学说是由孔子创立,孟子和荀子加以发扬光大,经董仲舒和朱熹等人不断扩展充实,被汉以后历代统治者奉为正宗的一个学派。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被后代统治者尊为至圣先师。其哲学思想的核心是,主张克己复礼为仁,仁者爱人,并把恭、宽、信、敏、惠作为仁的内容,主张见利思义。在天道观上,虽言天命可畏,但又重视人事,强调人为。在认识论上,他提出了等范畴,开辟了认识论的新领域。孔子一生致力于推行其政治主张,并从事教育和整理古籍等工作。他逝世后,其弟子将其观点编成《论语》,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。 
  由于历代统治者大力提倡使儒家学说在思想、文化、艺术、社会等诸方面都产生深刻影响,对中国书法的形成、发展、审美等多方面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,今后也将产生影响,因此,我们有必要研究两者的关系与影响。

中国书法的定义,有各种各样的说法。有人说书法是汉字的艺术造型,也有人说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。林语堂说,“书法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美学观念的基础。”而唐朝张怀瓘提出了“文则数言及成其意,书则一字已见其心,可谓得简易之道。”,他的话引证了“书为心画”的观点。简单说,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,它主要通过汉字的用笔用墨、点画结构、行次章法等造型美,来表现人的气质、品格和情操,从而达到美学境界。

儒家学说是人类智慧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,是中华民族在经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,在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不断探索,不断总结、不断感悟人生真谛的伟大思想结晶之一。而中国书法艺术长期以来受中国传统思想的的深刻影响。儒家说学中的美学思想在书法创作中常常可以感受到。在那动静相宜,天人合一的黑白世界里,充满了气韵神的美感和折射出中华民族优秀思想的智慧光芒。

中和中庸与书法

儒家学说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,在中国乃至世界文明史上,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它至今仍影响着人们的言行举止。而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“仁”, 也是孔子伦理、政治、教育和艺术学思想的基础,从而奠定儒家美学思想的基础。儒家美学是以“仁学”的延伸、发展,形成“中和”、“中庸”的思想。“中也者,天下之大本也,和也者,天下之达道也,致中和,天地位焉,万物育焉。”(《中庸》)。这些观点明确指出了“中和中庸”是万物运行和发展的重要规律之一,形成中国人普遍的审美标准。从古代宫殿到普通百姓居住的四合院都是轴对称,以“中和中庸”为美。从本质上讲,“中和中庸”就是追求统一和谐,是指人对社会的遵循和内化,表明人与社会关系的趋同性发展。涉及到书法领域,大的方面如情与理、形与神的关系,小到技巧的疏密刚柔,反对绝对化、极端化和片面化,也就是不左不右,不偏不倚,折中而行。书法是以墨色与白纸形成的黑白二色为基,书法家满含激情挥动手中的毛笔,调动黑色线条流变与章法演化,创造出“和谐”,“完美”的艺术形象,正是中和中庸思想在汉字书写过程中的无意识体现,它形成了书法审美的思想基础。书法艺术要求字体结构端正、均衡、端庄秀丽、不激不历,正是“中和为美,居中守正,形端表正”思想的体现;笔画之间要相互呼应,要左顾右盼,穿插避让,协调一致,正是体现了“以和为贵,中庸和谐”的境界;书法艺术是体现书家精神和情感渲泻,每个书家都具有明显的个人风格和审美取向,也是其内心思想修炼的外化。

         天人合一与书法

战国时期重要的儒家学说传人子思、孟子率先提出了“天人合一”的思想。汉代的董仲舒进一步总结了先秦儒家关于“天”与“人”关系的学说,深入论述了对书法具有重大影响的“天人合一”观念。这里注重的是人的内心精神世界,“天”就是指自然,人与天地万物自然合为一体。“天人合一”的思想具有审美意义。使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审美意蕴更多来源于“天人合一”的思想。这种“天人合一”的思想,促使中国人以尊重自然,尊重客观规律,人顺应天,天人和谐,释放自我,抒发自我生命意识为追求永恒。天之美在于“和”与“仁”,“举天地之道而美于和”,“仁之美者在于天”。只有“天人合一”才能达到“中和”状态,使情感世界处于和谐,使人心合乎规范,使行为合乎礼义。

    这些思想的直接影响了中国传统书法的审美标准,开创了书法审美的新境界。

受“天人合一”思想影响最大的应该算魏晋时期。魏晋时期,是书法艺术繁荣发展时期,楷书、行书、草书等各种书体更加齐备和完善,并且涌现出王羲之、王献之等一批成就卓著的书法家,开创了书法的新时代,以至于对后世的书风产生了深远影响。其创造的“二王”风格,一直被后人推崇备至,争相临摹学习。

东晋永和九年(353年)三月初三,王羲之与谢安、孙绰等41人在浙江绍兴兰亭风雅集会,流觞曲水,饮酒赋诗,各抒情怀。王羲之即兴挥毫作序,趁兴疾书,写下了《兰亭集序》这篇传诵千古的书法艺术精品。全篇共计28行,计324字。通篇真可以说是采天地灵气,集人间精华。文思悠远,辞采清高。通观整幅书作,一股涌动的生命激情携着自然之气从纸墨行间倾泄而出。把书写者那种对生命的热爱,对自然的感悟,以及超然绝尘的万物归一的精神表露无疑,情感融于笔端,笔势纵横,点画相映,笔法自如,变化无穷,结体疏密有序,错落有致,章法精妙,似有神助,自然天成。

《兰亭集序》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,更是中国书法艺术中的杰作,被推崇为“天下第一行书”,对后世书坛影响巨大。

    如果说《兰亭序》的书写状态已经达到了人与自然合二为一的至高精神境界,那颜真卿书写的《祭侄文稿》则是达到了情感和纸墨完全融为一体的物我二忘的情感境界。颜真卿为纪念“安史之乱”中以身殉国的侄子颜季明心情极度悲愤情绪已难以控制,以中主运笔墨,不计工拙,无拘无束,随心所至,纵笔豪放,一气呵成,血泪与笔墨交融,渴笔和牵带的地方历历可见,时有涂抹,能让人通过行笔的过程和笔锋变换,感到颜真卿情感地跃动。整幅字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动,笔势圆润雄奇,姿态横生,纯以神写,得自然之妙。起首的凝重和篇末的难于自控是自然的流露,是真情的表达。书者的精神与所写的书法作品达到了“天人合一”的艺术境界。

上述经典作品,无一不是达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,精神与作品的统一,性情的自然流露,文人情怀的再现。而要想做一个真正的书法家,一定要先做到性情豁达,热爱自然,热爱生活,胸存正气,文思悠远,感知世间万物,以达到“物我两忘,万物归一”的创作境界。有了这样“天人合一”的审美标准的追求,我们的胸襟和气度才可以达到作品、人和自然三者的有机结合,造就“法自然师造化”的高深艺术境界!

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书法家,仅仅凭借对书写技艺的刻苦训练,是远远不够的。还要注重对自己内心的修炼,要吸收儒家学说和诸子百家思想的精华,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,才能充分理解中国书法本身具有的艺术价值和人文精神。进而创作出内含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传统审美价值,又具有现代元素文化张力的作品,流传于后世。

 

  作者简介:孟奇 中国楹联学会会员、省楹联家协会理事、市楹联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,市孔子研究会理事,市名人研究会理事,市作协会员,市摄影家协会会员。 

    电话:(0432) 64666004  13944600418  电子信箱:mq1949@sina.com


中国弘儒网首页  网站文庙  新闻资讯  弘儒堂  圣品流通  儒学践行  儒学机构  文化合作  吉林市孔子学会  吉林市甲骨文学会  
 

Copyright © 2010 zghrw.com, 中国弘儒网 All Rights Reserved  信息产业部备案号:吉ICP备10004012号
中国弘儒网  QQ:240214906
弘儒堂     网站建设吉林市阳光科技网络公司